我在京劇舞臺摸爬滾打60余年,不僅錘煉了技藝,精進了表演手法,更堅持和傳承了優(yōu)秀的演劇精神。
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龍年春晚中,我有幸與京劇馬派演員朱強合作,共同演繹了京劇《龍鳳呈祥》。這次合作不僅為戲迷們奉上一道年夜飯,同時也是“南麒(周信芳)北馬(馬連良)”戲曲藝術傳統(tǒng)的延續(xù)。2022年,我同樣在春晚表演了麒派經典劇目《徐策跑城》。這部戲的“跑”是點睛動作,我從顫手抓袖、拂袖、翻袖、抖袖到腳上的踢袍、搓步、倒步、蹚步、繞步以及彈須、抖髯、吹髯,一氣呵成,贏得了觀眾的掌聲和認可。網上有評論說這一套程式表演令人“清氣頓起,濁氣全消”,這對我來說是莫大的鼓勵和支持。
古稀有余的我仍活躍在舞臺上,希望通過自己的表演,讓觀眾感受傳統(tǒng)戲曲藝術的深厚魅力,進而點燃觀眾特別是年輕人對傳統(tǒng)文化的興趣和熱愛,為推動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傳承與發(fā)展盡一份綿薄之力。
我出生在戲曲世家,祖父是戲班的盔箱師傅,祖母是老旦演員,父親是武生。耳濡目染,我從小就對舞臺感興趣,算是個小戲迷。11歲時,我進入京劇團的學員班,迷上了質樸、蒼勁、雄渾的麒派藝術。同年,在地區(qū)少兒戲曲會演中,我表演的《徐策跑城》獲得第一名,這堅定了我學習麒派藝術的決心。
麒派藝術是講究完整的藝術,要求演員不僅天賦好、嗓子好、扮相好,還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尤其是武功的底子,有創(chuàng)造人物的能力。所以,麒派一直主張要涉獵多種流派,從中吸取有用的養(yǎng)料。在成長的道路上,我轉益多師:早年師承方航生、侯育臣、達子紅等文武老生,打下扎實基礎;后來向麒派演員張信忠、明毓昆和楊派演員曹世嘉學戲,掌握了很多麒派經典劇目如《宋士杰》《秦香蓮》《烏龍院》等;麒派老生趙麟童、周少麟和戲劇導演阿甲的指導和點撥,更是讓我對麒派從單純的喜愛,發(fā)展出傳承創(chuàng)新的使命和責任。
上世紀末,我來到上海京劇院。這里戲曲氛圍濃厚,藝術空間廣闊,眾多前輩老師和專家學者給予我熱心幫助和悉心指導。在很長一段時間里,我專注于周信芳經典劇目的學習、體會,從感悟人物內心到體會表演技巧,反復品味琢磨《徐策跑城》《清風亭》《平貴別窯》等劇目內涵。海派京劇創(chuàng)新、開放的特色,鼓勵著我不斷與各地同行進行藝術交流和合作演出。繼《貍貓換太子》之后,我獲得了創(chuàng)演《成敗蕭何》的機會?!冻蓴∈捄巍返膭?chuàng)作歷程是艱難的,也是快樂的,其關鍵就是讓蕭何的人物形象有性格,生動、鮮活起來,使劇作的主題思想對當代觀眾有啟發(fā)意義。我還先后參與了《貞觀盛事》《宰相劉羅鍋》《東坡宴》《駝哥與金蘭》《金縷曲》等劇目的創(chuàng)作演出,塑造了一些觀眾喜愛的藝術形象。
我在京劇舞臺摸爬滾打60余年,不僅錘煉了技藝,精進了表演手法,更堅持和傳承了優(yōu)秀的演劇精神。麒派演劇精神最重要的有兩點,一是為大眾表演,注重社會責任,展現(xiàn)時代精神;二是從生活出發(fā),用心體驗人物,用人物的真實情感去調動戲曲程式的技巧與動作。一直以來,我身體力行,繼承發(fā)揚老一輩的藝術傳統(tǒng),同時與時俱進,把自己的體會融入藝術表演中。
對戲曲藝術來說,演員要有代際傳承,觀眾也要后繼有人。培養(yǎng)青年觀眾是個很迫切的任務。我常常感到自己的演員生涯是幸運的,這幸運不僅因為我遇到了京劇藝術,遇到了一個個好的角色,更重要的是身處今天這個安定祥和、蒸蒸日上的時代,文化繁榮發(fā)展讓更多人愛上京劇,并從中得到熏陶與啟迪。
我熱愛京劇事業(yè),觀眾給了我這么多鼓勵和榮譽,我必須承擔起自己的責任。朝沐杏雨,暮灑甘霖,師輩的教導不敢忘懷。我將繼續(xù)肩承京劇薪火相傳的使命,既認認真真演戲,不懈追求新的藝術境界,也用心用情傳藝,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青年演員,讓戲曲藝術煥發(fā)新的活力。
(作者為京劇演員,賈瑞虹采訪整理)